首頁 > 衛教文章 > 減重衛教 > 居家對抗性運動!跟著猛健兔一起來~

衛教文章

居家對抗性運動!跟著猛健兔一起來~

分享到

「對抗性運動」(resistance training,又稱為阻力訓練)是一種利用外在阻力(如啞鈴、彈力帶、自身體重)來強化肌肉力量與耐力的運動方式。這類運動是增強肌肉質量、提高代謝率、改善骨質密度與姿勢穩定性的重要手段。
 


🏋️‍♂️ 對抗性運動的類型

類型

說明與範例

自體重量訓練

不需器材,利用自己體重作為阻力

如:伏地挺身、深蹲、棒式

重量訓練

使用啞鈴、槓鈴、壺鈴等進行肌肉鍛鍊

彈力帶訓練

使用彈力繩進行肌肉阻力訓練,適合復健或年長者

機械式阻力訓練

健身房中的固定式機器,安全性高,適合初學者

等長訓練(Isometric)

肌肉用力但無明顯動作,例如牆壁蹲、棒式

 


💪 主要訓練部位與動作舉例

部位

常見對抗性運動動作

胸肌

伏地挺身、平板臥推

背肌

引體向上、划船

腿部

深蹲、硬舉、弓箭步

手臂

二頭肌彎舉、三頭肌下壓

核心肌群

仰臥起坐、棒式

 


🎯 對抗性運動的好處

  1. 增強肌力與肌肉量:預防肌少症、提升日常活動能力
     
  2. 促進新陳代謝:幫助控制體脂肪、維持理想體重
     
  3. 強化骨骼:預防骨質疏鬆
     
  4. 改善心血管與代謝健康:有助於控制血糖與血壓
     
  5. 提升心理健康:減壓、改善睡眠、提升自信心
     

 


✅ 建議頻率(根據 ACSM 指南)

  • 每週進行2~3次全身性對抗訓練
     
  • 每次訓練包含8~10個動作,每個動作進行1~3組,每組8~12下
     
  • 不同肌群間應留至少48小時恢復時間
     

🏠 居家對抗性運動計畫(每週進行 3~4 次)

🔁 結構總覽(約 25 分鐘)

階段

動作

時間 / 次數

熱身

原地高抬腿 + 輕鬆扭腰

各 1 分鐘

主訓練

深蹲

3 組 × 12 次

 

棒式(Plank)

3 組 × 30–45 秒

 

彈力繩肩部外展(側平舉)

3 組 × 12 次 / 每側

 

彈力繩臀橋或划船

3 組 × 12 次

 

馬步蹲(靜態)

3 組 × 30–60 秒

 

馬步 + 拳擊出拳

3 組 × 30 秒

收操放鬆

大腿後側伸展

各 30 秒 × 2 回合

 


🧘‍♀️ 各動作重點說明

  1. 深蹲(Squat)
     
    • 雙腳與肩同寬,膝蓋不要超過腳尖
       
    • 下蹲時想像坐椅子,背打直,腹部收緊
       
    • 可抱水瓶增加負重
       
  2. 棒式(Plank)
     
    • 手肘在肩膀正下方,核心收緊,臀部不翹起或塌陷
       
    • 初學者可從 30 秒做起,進階者可挑戰側棒式
       
  3. 彈力繩肩部外展(側平舉)
     
    • 彈力帶踩住中段,雙手握住兩端往兩側拉起至肩高
       
    • 控制速度、慢慢放下,避免聳肩
       
  4. 彈力繩臀橋(Glute bridge)
     
    • 躺地、膝蓋彎曲,彈力帶繞在大腿上方
       
    • 提臀到身體成一直線,停 2 秒再慢慢放下
       
  5. 馬步蹲(Horse stance)
     
    • 腿開大約兩倍肩寬,膝蓋彎 90 度,大腿與地面平行
       
    • 雙手合掌或前平舉維持平衡,核心收緊
       
  6. 馬步 + 拳擊出拳(可搭配節奏音樂)
     
    • 增加心肺與上半身動作,增強實用性與趣味性
       

 


🗓️ 一週建議安排

星期

建議安排

居家對抗性訓練(完整一輪)

休息或輕度伸展瑜伽

居家對抗性訓練(強度略增)

快走或核心訓練(如仰臥抬腿)

居家對抗性訓練(變化版)

六日

自由活動或休息,建議拉筋

 


📌 補充建議

  • 彈力繩建議使用中等強度等級(Medium)
     
  • 動作中保持「慢、穩、精準」原則,避免借力或快速擺動
     
  • 初學者可以先做 2 組,每週逐漸加到 3~4 組
     
  • 每週可加入一次「影片跟練日」提高動機與樂趣

 
TOP